2017年12月24日,峰火文創大會主題論壇“藝術品消費新趨勢”在北京大學召開,胡月明發表題為《藝術品走進消費時代》的演講,闡述了藝術品消費的現狀和藝術品市場的三大領域。
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整個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藝術品一直在大起大落,從2004年到2011年是我國藝術品市場的黃金時代,藝術品的價格崛起得非常之快。這個期間我國多件藝術品價錢紛紛破億。
從2012年到2016年,隨著經濟形勢的衰落,整個藝術品市場就陷入低迷,2016年已經跌落谷底。從2017年的拍賣市場看,對上半年整個春拍的市價分析,成交額卻是增加了100%以上。整個藝術品市場從2017年出現了轉機。這種轉機非常難得,非常理性。
2017年,達芬奇的《救世主》拍出了4.5億美金,達到世界藝術品的最高點,齊白石的作品也達到了將近10億,創造了中國藝術品的最高成交價格。2017年整個藝術品行業會很難忘。
為什么在2012年到2016年藝術品行業跌落得如此厲害?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市場缺少消費。藝術品市場分成三個部分,消費、收藏和投資。收藏市場一直不錯,投資市場非常熱鬧,而最應該關心的藝術品消費領域很少有聲音。
什么是藝術品消費市場?
消費者購買藝術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的環境美飾、獨自或公共鑒賞、生活方式優化及生活愉悅等目的,一般不考慮購買的藝術品或藝術產品的再流通問題。簡言之,一次性或階段性使用的藝術品或藝術產品購買行為。而不是把藝術品流通,恰恰這個市場被忽視了。
什么是收藏市場?
收藏市場是以收藏為目的,收藏者的興趣、愛好、價值取向、閱歷、情感,與每個人收藏的品種息息相關。收藏市場不僅是藝術品的收藏,有多種品種的收藏,藝術品的收藏是在收藏市場的一個主向。收藏非常明顯的特點是非常感性,取決于收藏者是否喜歡。
什么是投資市場?
藝術品投資市場,是指通過藝術品買進賣出實現資本的保值增值行為,如同一切投資市場一樣,風險與機遇并存,這個市場需要高度的理性。它所指向的藝術品應該具備優良的再流通品質。
我國大眾特別喜歡藝術品投資這個領域,主要表現在,不管他懂還是不懂,東西賣了還能掙錢大家就趨之若鶩。藝術品投資需要非常理性,投資要讓別人喜歡。收藏是感性,投資是理性。藝術品投資最重要的四個字,“名家精品”。藝術品一定要師出有名,一定是作精品。
穩健的市場結構應該是這樣一個機制。最底端是藝術品的消費市場,中間是收藏市場,頂端是投資市場。如果僅僅從人數上來講,我國的市場是一個倒三角,很多人興趣在藝術品的投資市場,收藏市場在中間,藝術品消費變成了基礎最薄弱的環節。這樣的市場叫懸空的藝術品市場,沒有穩定的消費人群,有雜亂的收藏人群,但投資者非常之多,這里面真正的投資者也不多,最多的是投機者。
(文章來源:峰火文創 文/黃永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