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色文化小鎮的發展現狀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
近年來,國家在大力扶持特色小鎮建設的同時,對特色文化小鎮的政策扶持力度明顯加大。文化部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中明確支持地方建設一批特色文化小鎮。《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支持各地建設一批文化特點鮮明和主導產業突出的特色文化小(城)鎮、特色文化街區、特色文化鄉村。同時,各地方也紛紛出臺政策指導本地特色小鎮的建設,其中文化要素被高度重視。如,《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引導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功能性項目、特色文化活動、品牌企業落戶小城鎮,打造功能性特色小城鎮,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建設。浙江省推出的《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特色小鎮要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發展。
(二)特色文化小鎮初具規模
從數量上看,特色文化小鎮規模效應逐步體現。在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的第一批127個國家級特色小鎮中,與文化產業相關的超過2/3,第二批276個國家級特色小鎮中,絕大多數與文化產業相關。從內容上看,特色文化小鎮向多元化發展。以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黃果樹鎮為代表的旅游文化小鎮,以陜西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小鎮,以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孔子故里)為代表的名人文化小鎮,和以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猴場鎮(長征猴場會議)為代表的紅色文化小鎮等紛紛涌現。
(三)特色小鎮已普遍將文化建設作為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特色小鎮目前已普遍將文化建設作為重要方面加以推進。一是充分挖掘已有文化特色。如云南省楚雄市打造的彝人古鎮,就將彝族原生態建筑文化、市井文化、生活文化、歷史文化加以展現,形成獨特的彝族文化特色小鎮。二是重視引入新興文化元素。重慶市北碚區打造農業旅游小鎮希望與動漫文化結合,打造能吸引青少年和親子群體的動漫農旅小鎮。三是讓文化與地方特色產業經濟融合發展。如以跨境電商為主線的山東省即墨市藍村跨境電商小鎮,就注重電商和文化的結合,依托獨特的赴日韓旅游文化輻射效應,帶動轄區文創產業的培育,建立文創產業發展體系。
二、文化對特色小鎮的意義
(一)文化引領產業匯聚
目前,我國很多特色小鎮都是產業匯聚型小鎮,而文化能有效引領產業匯聚。一些特色小鎮旨在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空間邊界明確的創新創業空間,通過集聚人才、技術、資本等資源要素,推進產業集聚、創新和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而文化往往會加速人才、技術、資本的聚集。江蘇省太倉市著力打造天鏡湖電子競技小鎮,提出打造海運堤游戲綜合體驗區、天鏡湖電競文化展示綜合區、大學科技園電競創意綜合產業區三大功能區域,舉辦電競賽事600場,引進知名俱樂部10家,培養電競產業人才4000人,就是借助電競的新興文化業態匯聚全國電競產業在太倉市聚集。
(二)文化助推旅游發展
在眾多以旅游景區為特色的小鎮中,文化元素能有效增強其差異化程度和吸引力,擴大市場消費。浙江省衢州開化根緣小鎮,依托開化根宮佛國5A級景區,以根宮佛國為核心,向四周作適當延伸,優化功能布局、突出區域特色,計劃形成風景名勝旅游區、根雕產業集聚區、文化博覽休閑區、原生度假養生區、禪茶靜修體驗區五大板塊。小鎮主打“文化市場+旅游景區+產業提升”的模式,以特色文化產業為基礎,整合旅游資源,拓展文化產品內容,形成以文化產業、旅游景區、產品開發、市場運營四大業務群為中心的產業鏈,相互滲透,協同發展。
(三)文化增強品牌價值
特色小鎮與文化傳播相結合,可以有效提升其品牌價值。包括電影、電視劇、動漫、紀錄片等在內的文化內容的打造和傳播,以及包括慶典、賽事在內的文化活動的舉辦和推廣,已經成為國內特色小鎮進行品牌宣傳的重要手段。如浙江省甲殼蟲動漫文化產業園,就是以動漫為核心內容打造的特色小鎮,動漫、游戲特別是桌面游戲等文化元素都成為該園區品牌的傳播大使。
三、特色文化小鎮建設的主要問題
(一)特色文化內涵開發不夠深入
一是一些特色小鎮文化建設表面化、形式化。文化不是表面文章和形式主義,而是要沁入骨髓的精神。有的特色小鎮表面稱以某文化為特色,但實際只有一個場館、部分建筑有相關文化特色,大部分還是普通房地產項目。二是一些小鎮引入的文化特色與其產業沒有有機融合,定位不清,盲目求全。比如某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為主的特色小鎮,引入了動漫文化,同時還做花卉苗木產業和商品采購交易中心,在什么都想做、追求大而全的同時反而失去了核心特色,不倫不類。三是沒有找到最有價值的文化元素加以挖掘。有些小鎮同時擁有多個有特色的文化,在謀劃之時論證不夠充分,使很多更有價值的歷史經典、非遺元素沒有得到挖掘和展示。
(二)存在一定的盲目開發
一些地方對特色小鎮建設投入很大熱情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此來吸引投資,但盲目投資可能帶來資源浪費。一方面,一個特色小鎮能夠容納的投資是有限的,如果不加控制,特色小鎮建設就可能演變為一場大興土木的“擴鎮”活動,使原有文化特色被淹沒。另一方面,盲目擴大投資也給地方經濟帶來巨大壓力,一些由地方政府財政包辦的小鎮空有漂亮的樓宇卻無人光顧,造成令人痛心的浪費。
(三)特色文化小鎮的文化內容導向有待規范管理
一是存在崇洋媚外、迷信外來文化的情況。一些特色小鎮迷信外國規劃團隊和外國文化品牌,盲目崇洋,大量引入海外文化內容,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時候犧牲了文化安全的社會效益。二是在內容導向方面有優勢的文化央企、國企缺乏話語權。目前國內主要的特色文化小鎮、主題公園等項目要么是由房地產公司主導的,要么是由民營文化公司主導的,而文化央企、國企在其中涉足較少,缺乏話語權。這不利于國家對特色文化小鎮內容管理和把控。
四、對特色文化小鎮發展的建議
(一)加快研究出臺相關政策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發展旅游地產、養老地產、文化地產等新業態。特色文化小鎮是文化地產項目的一種表現形態。如何規范管理、有效推動,有關部門應加快研究出臺相關指導意見。特別是對文化地產、特色文化小鎮中的文化內容要加強規制,鼓勵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特色小鎮建設緊密融合,鼓勵國有文化企業特別是國有文化央企參與特色文化小鎮的內容建設和導向把控。
(二)深度挖掘特色文化,推動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
打造特色文化小鎮,要以特色文化資源為基礎,靠特色文化激活引領產業發展。全面發揮文化立業、文化塑鎮、文化成景、文化育人、文化聚神的功效,推動文化與旅游等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傳統產業注入文化含量。重視文化內容產品、文創產品的開發,積極通過包括吉祥物打造在內的卡通形象營銷等創新手段,推動特色文化小鎮的品牌化、國際化,擴大文化消費。
(撰稿人:發展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