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下年輕一代的影視動畫編導工作者,在此次培訓和學習的過程中感觸頗深,將自己的學習心得整理如下。
首先,我們必須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著悠久深遠、博大精深的文化,并且這些傳統文化在當下依然有著不可被替代的價值。在全球化的當下,文化傳播速度之快、渠道之廣,各種文化雜糅式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越是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中國當下年輕一代的藝術工作者,在接受全球進步文化的同時,更要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相比較音樂、美術等,戲劇與影視是更為人民受眾所接受的藝術形式,戲劇影視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距離更為接近。藝術作品和觀眾是一組相輔相成的關系,要培養觀眾積極的思考、高雅的審美,就需要我們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同樣的,高質量的作品能夠使得文化氛圍以及市場積極向上,具有藝術審美的觀眾也能夠滋養出健康的、積極的文化藝術市場,從而對藝術起到一個循環性的、積極的推動作用。
影視動漫與戲劇雖屬于不同的創作種類,但在一些編劇和導演的基礎,以及創作手法上也有很多共通的,或是十分值得借鑒融合的地方。其中,對于羅老師的一句話印象尤為深:“活人,演活人,給活人看。”角色并不是一個平面的“紙片人”,而應該是一個鮮活的,活在其所在的特定情境下的鮮活的人,無論是影視角色還是動漫人物。對于動漫角色,或者是一些科幻、玄幻、魔幻題材而言,在人物設計和塑造上肯定會有很多與現實不符的想象性。但最后面對的都是真實的觀眾,因此在角色塑造上也應該注重其鮮活性,呈現給觀眾真實的情感共鳴。
但是,影視和舞臺藝術所不同的是,最后面對觀眾的創作環節并不是表演,制作后期中的剪輯、聲音、特效、混錄、包裝營銷等,都將參與作品的表達,與觀眾進行交流。因此在劇本文本創作以及導演工作中,更要注重其視聽化呈現的特征。
此次學習有很大的收獲,也更堅定了自己堅持創作的決心。通過聽課,我也在思考如何將戲劇的一些運作法則更好地運用到視聽化的影視中。事實上已有很多此類作品,例如電影《狗鎮》、《安娜•卡列尼娜》等。今后我也會從這個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努力創作出人民喜愛的作品。
中國動漫集團 戚佳依